大年初一以后的习俗
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、拜年、占岁、聚财、吃斋、饮屠苏酒、吃年糕、吃饺子、吃汤圆、吃面条、喝“元宝茶”、喝鸡汤、给压岁钱、不杀生,不扫除。
宁波的节日风俗,尽量完整
开门炮一般放三个,要“带四放三”,留一个作“备炮”,宁波话“备炮”出典于此。炮仗放得越高越响,示意新年吉利。若是“吹、吹、吹”的哑炮,则示为不吉,要马上就说:“哦,吹吹响,今年会发财。”并立即补放一个。 大族、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(堂前间),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,称为“供。
春节习俗
3.3.1.1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。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爆竹。叫做“开门炮仗”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。这时满街瑞气,喜气洋洋。 相传,年兽源自盘古开天地的时期,为盘古所拥有的坐骑,听说它巨大如马、独角长尾、血盆大口、行走如飞,但从盘。
无锡的风俗文化
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俗称年初一,这是传统节日中最大的一个节。春节也兼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一段时间,俗称新年里。 年初一,每家晨起开门,放开门炮仗2响或3响,取开门大发之意。男女老幼却穿戴全新。小辈向长辈拜年,解放前行跪拜礼或鞠躬,年龄大的一般口头叫一声“拜年”,解放后通行叫一声“拜年”;长辈发给孩童。
内乡春节,元宵节的习俗礼仪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,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。
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
不欲购者,只能回答已有,忌讳说不要。以避不祥。3、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: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,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。4、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。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,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!5、忌吃药。无论有什么病痛,都不许请医生。否则,象征一年从头。
苏州市过节风俗
苏州习俗: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,叫做“高升三级”。清晨出门,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,叫做“喜神方”。并到城隍、土地等庙去烧香,必历经十庙乃止,称为“烧十庙香”。自春节至元宵,火炉中烧巨煤墼,称为“欢喜团”。准安人传说,吃汤团可以接财神,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,直到。
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的风俗 正月初一到十五节日
商店酒楼开张:大放鞭炮,不亚于除夕。这天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,叫送穷鬼。正月初七:人日:即人的生日,要尊敬每一个人,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,家长也不能教训孩子。正月初八:谷日:传说是谷子的生日,也叫顺星节,如果这天天气晴朗,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。正月初九:玉皇大帝诞辰:。
春节的习俗
昔日桂林的元宵节,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。龙灯走街过巷,连游三个晚上,所到之处,家家燃放鞭炮,焚香点烛,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。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,高跷、牌灯、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,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,景况十分壮观。节日的夜晚,万家灯火彻夜长明,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。
春节习俗
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汤圆也寓意团团圆圆。 (4)演社火。在北方一些地方,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。社火里包括踩高跷、跳钟馗、花车等等。 三、少数民族习俗: 1、藏族习俗。藏族除夕那天,人们穿上艳丽服装,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,用唢呐、海螺、。